“新基建”范围明确,传感器的作用原来这么大
【仪表网 仪表深度】万物互联,传感器是基础,是信息输入的“窗口”,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乃至智慧城市的各种技术,都依赖于传感器提供的基础功能。因此,作为“感知世界”之基,传感器已成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眼下,“新基建”正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热词,从行业到公司,再到政府层面都在把“新基建”当成是新的发展风口,以5G、特高压、充电桩和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板块在资本市场上受到追捧。
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明确“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基础信息建设是传感器的应用市场,同时信息基础设施也是传感器的基础,两者相互支撑,为传感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环境。
在融合基础设施方面,融合基础设施包括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排水,甚至城市的环保、安全等,都需要基于物联网、传感器的应用来发挥作用。
在创新基础设施方面,传感器的运用范围广,品类多,需要较高的研发创新投入。创新基础设施等相关的“新基建”,可以极大地促进传感器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新一代工业互联网技术也为传感器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市场。
在传感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依旧存在着很多不足。如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分散,不易形成规模效应;研发周期和产业化周期较长,发展速度很慢等。
但是“新基建”为传感器企业发展带来了机会。
首先,国家对“新基建”的推动,催生了很多传感器新需求,可以加快新产品的技术开发,补齐短板。由于传感器产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未来下游应用都将随着客户的需求来逐步提高,并且更新迭代。
其次,“新基建”为国产传感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可以借此机会扩大市场应用,抓住市场的机会,提升公司综合实力,推广传感器的应用,使产业继续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技术差距,部分核心技术以及产品仍依赖于进口。民营企业更需要国家的扶持,为传感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表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合作、投稿、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请联系本网。联系电话:0571-87759945,QQ:1103027433。
- 又一明确风向标 中央一号文件透露的仪器市场机会
- 全球智能燃气表预测 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
- 《天津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实施细则》征求意见
- 莱伯泰科2020年度净利润6804.58万元
- 深圳先进院等在冷冻电镜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
- 万讯自控2020年度净利润9135.98万元
服务基层计量技术机构 提升全省计量服务水平
近日,受宁波市计量测试学会委托,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组织[详细]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18日-20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详细]
安谱实验与Perkin Elmer合作建立联合创新实验中心
2021年1月5日,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珀金埃尔默企[详细]
聚变共生,佰马科技2020年会精彩纷呈
年终岁末,是过往岁月的终止符,也是新希望新征途的开端。日[详细]
安徽省合肥市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超市
释放科研潜能,安徽省合肥市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超市。[详细]
专家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 这些亮点值得期待
专家解读“十四五”规划纲要,这些亮点值得期待。[详细]
分体式电磁流量计如何选型?
分体式电磁流量计如何选型?[详细]
浙江中控技术科创板上市
浙江中控技术科创板上市。[详细]
我要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